被鈴木視作巨大威脅?比亞迪劉學亮:我們不是來和日企競爭,希望能夠為日本消費者提供更多選擇【附新能源汽車行業市場分析】

(圖片來源:攝圖網)
10月底,比亞迪在2025東京車展上首發一款全新純電K-Car車型“RACCO(直譯為:海獺)”,并且計劃于2026年夏季正式打入日本市場。
數據顯示,K-Car在日本新車銷量中占比高達35%—40%,2024年銷量達120.21萬輛,但純電車型占比僅2.1%,比亞迪RACCO的推出,恰好瞄準了這一藍海市場的轉型機遇。然而,精準切入日本汽車文化核心的舉動,引發了日系車企的強烈關注。
作為日本K-Car市場的絕對霸主——鈴木社長鈴木俊宏表示,世界上有許多小型車的標準,比亞迪選擇了日本的輕型車標準,這讓他感到高興,“新的競爭即將開始,希望我們能相互切磋,努力向前。日本人對中國產品的(購買)門檻正在降低。我認為(比亞迪)是一個巨大的威脅。”
對于鈴木俊宏的這一發言,比亞迪亞太汽車銷售事業部總經理劉學亮在媒體溝通會上給出了回應。他稱比亞迪在日本市場的競爭對手主要還是其他進口車企,“我們很早就說真不是來和日本企業競爭的,是希望能夠為日本消費者們提供一些更多選擇。讓他們可以自由決定買什么汽車產品、汽車品牌。”
比亞迪在日本市場的布局可謂由來已久。早在2001年前后,比亞迪就在東京設立了分支機構,與歐洲鹿特丹和美國芝加哥同時成為比亞迪最早的三個海外據點。然而,盡管深耕日本市場長達20年,比亞迪直到2022年7月才正式進入日本乘用車市場。
數據顯示,比亞迪在日本三年累計銷售7123臺車。劉學亮在接受鳳凰網科技采訪時坦誠表示,這個數字還不如國內海洋網一個小時的訂單量。但這7000多臺車的背后,是7000個日本家庭的選擇,是對比亞迪的認可與期待。而且,比亞迪在日本并沒有設定銷量目標,其目標是到2025年建設100家經銷商網絡。
比亞迪的全球化底氣,源于其在新能源領域的絕對實力。作為全球新能源汽車龍頭,比亞迪2022年在中國市場的份額就達31.7%,位居榜首,遠超其他品牌。

同時也是中國海外業務最成功的商用車企業之一,早在2022年前4個月就斬獲英國、匈牙利等多國訂單。而支撐其海外擴張的核心,是中國新能源產業的全產業鏈優勢——整車生產成本平均比歐洲低約1 萬歐元/臺,在智能電動汽車領域形成了傳統燃油車時代無法比擬的競爭力。羅蘭貝格全球高級合伙人鄭赟預測,未來3到5年,中國企業在南美、東南亞、中東歐等核心市場的份額將持續增長,而日本市場的突破,正是這一全球化浪潮中的關鍵一站。

10月30日晚,比亞迪發布2025年第三季度財報,其中海外業務成為最大亮點。前三季度公司海外銷量達70.16萬輛,同比激增132%,這一數字遠超2024年全年海外銷量總和。
全球化布局的加速是海外銷量爆發的關鍵。目前比亞迪產品已覆蓋117個國家和地區,形成了“重點市場突破、全球網絡布局”的格局。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郎學紅指出,中國車企的國際化“下一步”必須跳出“本土造、全球賣”的老路徑。她給出兩組數據:日本8大車企2/3~3/4的產能布局在海外,而我國自主品牌目前仍絕大多數集中在國內。郎學紅認為,實現本地化生產,且在海外進行全產業鏈布局,才能逐步完成中國車企的國際化。希望中國車企能夠抓住當前國際化的重要機遇期,這是中國車企國際化的重要一步。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新賽道研究、投資可行性研究、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產業大數據、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咨詢/募投可研、專精特新小巨人申報、十五五規劃等解決方案。如需轉載引用本篇文章內容,請注明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更多企業數據、企業資訊、企業發展情況盡在【企查貓APP】,性價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業查詢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咨詢·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