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官宣!星巴克出售中國業務60%股權,與博裕成立合資公司,計劃開2萬家門店【附咖啡行業市場分析】

(圖片來源:攝圖網)
星巴克考慮出售中國地區業務的傳言由來已久,如今,靴子終于落地。
11月4日,星巴克咖啡公司宣布與中國另類資產管理公司博裕投資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成立一家合資企業,共同運營星巴克在中國市場的零售業務。
根據協議,博裕資本將持有星巴克中國零售業務至多60%的股權,而星巴克則保留40%的股權,并繼續擁有品牌及知識產權的授權權利。
新成立的合資企業總部仍將設在上海,目前管理著全國約8000家星巴克門店,未來計劃將門店數量擴展至20000家。
此次交易基于約40億美元的企業估值(不計現金與債務),星巴克預計其中國零售業務的總價值將超過130億美元。星巴克表示,此舉旨在借助博裕資本在本地市場的資源和經驗,加速其在中國,尤其是中小城市和新興區域的增長。
星巴克成立于1971年的華盛頓州西雅圖市,短短十年間迅速成長為全球知名的連鎖咖啡企業。1999年進入中國市場,迅速成為中產消費的象征。截至2020財年末,星巴克在中國擁有4706家門店,2020年第四季度單季新增259家,創下擴張紀錄。由此,中國成為除美國以外,星巴克重要的發展市場。

然而最新的財務顯示,2024年星巴克中國凈收入30億美元,門店總數達7685家,但業績增長已顯疲態,2025年上半年凈利潤同比驟降35%,營收僅微增0.95%。
背后是中國 本土品牌的強勢崛起。
近年來,星巴克面對中國市場激烈的競爭。瑞幸咖啡、蜜雪冰城等本土品牌憑借價格優勢和快速擴張策略,對星巴克形成強力沖擊。它們成立晚、入場遲,但擴張速度極快。近幾年受市場追捧和資本青睞,國產咖啡品牌作為“后起之秀”在全國各大城市內快速鋪開,定位不同價格區間,廣泛覆蓋各級城市消費人群。
瑞幸咖啡通過“9.9元咖啡”策略,將一杯咖啡的價格壓至星巴克的三分之一, 相比之下,星巴克單品價格普遍在25元以上,價差近三倍。價格敏感型消費者用腳投票——瑞幸門店數已破2萬,星巴克才8000。2024年瑞幸營收首次超過星巴克中國,標志著“高端咖啡”這座護城河被徹底填平。蜜雪冰城旗下咖啡品牌“幸運咖”也將價格控制在10元左右,主打下沉市場,進一步擠壓星巴克在中低端市場的空間。
面對沖擊,星巴克在2025年6月首次大規模降價,部分飲品價格下調至23元,并通過優惠券、直播帶貨等方式“變相促銷”。餐飲連鎖專家王冬明一語道破:“咖啡茶飲行業的價格戰已近瘋狂,星巴克不得不參戰,但頭部品牌總要維持體面。非咖啡飲品的調價,是對市場的試探。”
然而,降價策略與星巴克的高端定位存在內在矛盾。下沉市場中,消費者對性價比的追求遠超品牌溢價,而星巴克長期塑造的“高端”形象使其難以徹底放下身段。這種矛盾在門店擴張中尤為明顯:瑞幸、庫迪等國產品牌通過“極致性價比+高速擴張+數字化運營”,在三線及以下城市快速鋪開,而星巴克的下沉步伐則因定位沖突顯得遲緩。
當前,中國咖啡市場呈現明顯的“二八分化”:一、二線城市咖啡館占比達75%,市場趨于飽和。三線及以下城市僅占25%,但消費潛力巨大。

三四線的下沉市場,給咖啡企業帶來了無限的機會,所有品牌都盯上了這片“洼地”。 目前星巴克、瑞幸等品牌已經著手在國內二線、三線、四線城市開設更多的門店。

從1971年西雅圖派克市場的一家小店,到1999年進入中國開出首店,星巴克曾用“第三空間”教育了一代中國人什么叫“咖啡文化”。但十五年過去,中國消費者已經迭代:Z世代要的是“快、便宜、可曬圖”,而不是“端著馬克杯坐在皮沙發里談人生”。本土品牌用“小店自提+直播優惠券+9塊9月卡”把咖啡做成快消品,星巴克才猛然發現——自己成了“老派”的代名詞。此次出售股權,不是敗退,在中國,沒有永遠的高端,只有永遠的變化。
博裕資本入局后,星巴克中國大概率會迎來“瑞幸化”改造:更小的門店、更便宜的產品、更下沉的城市、更數字化的運營。咖啡戰爭遠未結束,而星巴克終于學會了用中國的方式,繼續留在中國。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全球及中國咖啡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新賽道研究、投資可行性研究、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產業大數據、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咨詢/募投可研、專精特新小巨人申報、十五五規劃等解決方案。如需轉載引用本篇文章內容,請注明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更多企業數據、企業資訊、企業發展情況盡在【企查貓APP】,性價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業查詢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咨詢·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