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p id="k0c8i"><nav id="k0c8i"></nav>
  • <menu id="k0c8i"><code id="k0c8i"></code></menu>
    <nav id="k0c8i"><code id="k0c8i"></code></nav>
  • <nav id="k0c8i"></nav>

    稻盛和夫:具有魅力的領導者都做到了這6點

    稻盛和夫

    1

    (圖片來源:攝圖網)

    作者|稻盛和夫 來源|稻盛利他(ID:gh_0e1659a42d58)

    導讀:

    領導的魅力不是來源于外貌,而是來源于他有沒有一種領袖的氣質。

    具備這種氣質的領導者會獲得下屬或員工的愛戴,被全方位的信任、甚至是無條件的追隨。

    有魅力的領導者都具備哪些特質,本文摘取了稻盛先生著作中的精彩內容,希望您品讀后能有所啟發。

    自信但不自大

    當今時代,很多領導者混淆自信和自大的界限, 錯把自大當作了自信。

    自信是一種在自我評價上的積極的思維方式,是對自身潛力發揮的確信,深信自己一定能實現所追求的目標,領導者的自信會產生對團隊成員的吸引力,把人才聚集起來。

    而自大則是自以為是,眼里只有自己,在團隊中產生排斥力,讓人越離越遠。

    對于自大,稻盛先生一直認為:(以下為原文)

    領導者必須時刻保持謙虛,切不可驕傲自大。

    據說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持有“自我中心”價值觀的人,即個人主義思想嚴重的人,會不斷增多。但是,在“自我中心”價值觀的人當中,只能產生“自我”與“自我”的沖突,需要團隊間互相配合的工作就無法取得進展。

    陶醉于自己的能力或微不足道的成功,驕傲自滿,就得不到周圍人的幫助,還會妨礙自己的成長。

    為了形成團隊合力,在和諧的氣氛中有效地開展工作,必須意識到“有了大家才會有自己”,持續保持謙虛的態度,這是非常重要的。

    我一直強調“必須經常保持謙虛的態度”。謙虛才是學習上進的源泉。

    中國古語中有“惟謙受福”的格言,意思是傲慢得不到好運和幸福,只有謙虛的人才會交上好運、獲得幸福。說到謙虛,也許有人會感到沒有面子,但這種想法不正確。

    人,往往正因為沒有內涵,才需要自吹自擂,借此來滿足自己的表現欲。謙虛的人有時會被認為是傻瓜,其實覺得謙虛的人是傻瓜的人才是真正的傻瓜。

    中小企業的經營者,如果稍微有點盈利就沾沾自喜,不知天高地厚,那么他們的企業就得不到進一步的發展。

    如果失去謙虛之心,傲慢起來,那么好不容易才提升了收益、獲得了發展的公司,轉眼間就可能會出現赤字,面臨破產。

    所以,必須把保持謙虛的姿態這句話銘記在心。

    企業經營者必須使團隊團結一致,統一方向,始終保持心心相印的和諧氣氛,才能最有效地開展工作。

    要養成這樣良好的企業風氣,領導者首先要保持謙虛的態度,只有領導者以身作則,下屬才會跟著一起前進。

    如果企業中的中層管理人員擺架子,高層領導者驕傲自滿,那么團隊配合就搞不好,形不成團隊合力。

    職位越高的人越應該謙虛謹慎,深入群眾,向大家傳遞企業的理想,努力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

    愿望、動機純粹

    有些人雖然坐在了管理的位置上,但他是精致的利己主義者,他的愿望、動機是不純的。

    在他的內心深處,他所追求的就是自己的名利和地位凌駕于任何人之上,凌駕于原則之上,凌駕于任何事情之上。

    參雜私心可能會帶來一時的成功,但這個成功一定不會持續,更不會得到團隊伙伴的信任和追隨。

    關于愿望、動機純粹,我們來看稻盛先生怎么講(以下為原文內容):

    如果不以純潔的心靈描繪愿望,就不會有卓越的成功。

    即使抱有強烈的愿望,如果這種愿望是出于私利私欲,那么也許能夠帶來一時的成功,但這種成功不可能長期持續下去。

    基于反社會的動機產生的愿望,越強烈越會與社會發生碰撞與摩擦,結果只會帶來更大的失敗。

    要想使成功長期持續下去,描繪的愿望和煥發的熱情必須是純潔的。

    換言之,滲透到潛意識里的愿望純潔與否,才是問題的關鍵。持有純潔的愿望,堅持不懈地努力,那么愿望一定會實現。

    古印度的梵文中留下一位圣人的話語:“偉人的行動之所以成功,與其說憑借其行動的手段,不如說憑借他心靈的純粹。”

    所謂純粹之心,換句話說,就是做事的動機純粹,沒有私心。這與“作為人,何謂正確”的說法是一樣的道理。

    只要抱有純粹之心,我們就會走上一條正確的人生道路。純粹而沒有私心,就是具備了做人的很高的見識,具備了深刻的見解。

    用純粹之心作為判斷的基準,做出決定,度過人生,那么,他的人生一定順暢,碩果累累。

    以企業經營為例,成功的關鍵并非技術實力、經營方式、經營計劃等,而在于企業家是否具有純粹之心。

    能打勝仗,敢啃硬骨頭

    能打勝仗的領導絕對不是愛捏軟柿子的人,他們往往是迎難而上,把每一個難關都看作走向成功的臺階。

    他們不是畫個宏偉藍圖就讓團隊去打拼的人,反而他們自己是組織中最能啃硬骨頭的人。

    當領導者敢于啃硬骨頭,并一次次從困難中逆風翻盤時,就會給予團隊莫大的力量,這是無與倫比的精神力量,團隊也會從中收獲真正的成長。

    對于這一點,稻盛先生認為(以下為原文內容):

    領導者應該是無論遭遇什么困難都絕不氣餒、絕不放棄的人,領導者必須是把“絕不認輸”作為信條的人。

    當各種形式的困難和壓力向我們襲來時,我們往往會畏縮不前,或者改變當初的信念,妥協退讓。

    而戰勝這樣的困難和壓力的能量,來源于當事人持有的不屈不撓的斗爭心。“絕對不能輸,一定要成功。”必須燃起這種激烈的斗志。

    在京瓷內部經常說:“覺得不行的時候,才是工作的開始。”這句話來源于我年輕時的經驗。

    我創辦京瓷后不久,為了確保以后有飯可吃,就要不斷去開拓新客戶,經常上門推銷。

    但是,因為當時的京瓷既沒有名氣和信譽,又沒有實績,上門推銷時,總是被冷淡拒絕。

    我記得最為屈辱的一次經歷是拜訪某知名大型機電廠家。那個時候我真的是什么都不懂,一心只想見到對方真空管制造部門的技術人員,于是就突然上門拜訪,結果門衛讓我吃了閉門羹:“我們不接待沒有預約的突然來訪。”

    但我不死心,拜訪了很多次,最終好不容易見到了相關的技術人員。但這位技術人員毫不客氣地拒絕我說:

    “你根本不了解我們公司,我們是財閥系企業,只從同一財閥系列企業中采購陶瓷產品。像京瓷這樣,既不屬于同一財閥,又沒有實績、沒有知名度的企業,突然來人推銷,我們絕對不可能采購。”

    包括這種財閥系企業間的采購限制在內,橫亙在眼前的障礙怎么才能突破,當時的我根本沒有頭緒,同行的年輕銷售員心情沮喪。

    我想,作為領導者決不能垂頭喪氣。于是我說道:“被拒絕的時候才是工作的開始,思考如何打開困難局面,正是我們的工作。”

    一方面鼓勵灰心失望的年輕銷售員,另一方面這也是說給我自己聽的。

    就是這樣,不管遭遇什么困難,都決不放棄,堅韌不拔,不斷拜訪客戶,努力獲取訂單。如果將這種努力做一個比喻的話,就是滴水穿石。

    就是說,僅僅是一滴水的話,當然無法穿透巖石,但只要無止境地持續不斷,哪怕是小小的水滴,也能洞穿巖石。

    用這種強烈的意志不斷挑戰,最終必能殺出一條血路。

    率先垂范

    在工作上想得到部下和周圍人的幫助,自己必須率先垂范。

    哪怕是別人都討厭的工作,自己也要一馬當先,采取積極挑戰的態度。無論堆砌多少令人動聽的辭藻,如果自己不帶頭實行,就不能抓住人心。

    想讓別人做的事,首先自己要沖在前面,用行動做出表率,這樣,周圍的人才會追隨你。

    盡管我本人也經常說“在工作中要付出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但是我的這個要求并非是針對普通員工,而主要是針對企業的經營者,以及企業的高層和中層主管這樣的、參與企業經營管理活動的專業管理人員。

    究竟什么人需要“付出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我認為就是領導者。

    領導者必須比誰都認真、更拼命地工作,讓部下看了感動而效仿。領導者必須具備“付出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的真摯的態度。

    京瓷哲學中有一條“成為旋渦的中心”。領導者在工作時必須把周圍的人卷進工作的旋渦。

    領導者作為團隊的中心應該率先垂范,讓部下看著自己拼命工作的背影來帶動部下,這是關鍵。

    無論堆砌多少令人動聽的辭藻,如果自己不帶頭執行,就不能抓住人心。

    想讓別人做的事,首先自己要沖在前面,用行動做出表率,這樣,周圍的人才會追隨你。

    率先垂范需要勇氣和信念,但是只要不斷地用心實踐,就能夠自我提升。不僅領導者,公司里所有的人也都應該共同營造率先垂范的風氣。領導必須奮戰在第一線。

    我認為,這種精神和態度是對部下最好的教育。

    領導只靠念念叨叨是無法打動員工的。只有員工自身的心態轉變,才會自然而然地激發主觀能動性。

    換言之,光靠說不行,關鍵在于你們怎么做。

    比如,每天早上,各位必須比員工早到公司,不然怎么能管理員工、激勵員工呢?

    要真正打動人,不能靠三寸不爛之舌,而要靠率先垂范、以身作則。

    倘若只會說教,自己卻無法成為表率,員工勢必會不服不滿。所以說,領導要從自身做起。

    心中懷有判斷的尺子,始終做出

    正確的判斷

    判斷物體的長短,可以用尺子為基準進行測量,但面對問題進行判斷時,要用什么為基準進行判斷。

    領導人是否具備可對一切問題做出正確判斷的基準,能否做出正確的判斷并讓下屬信服非常重要(以下為原文內容)

    領導人每天都要聽取部下各方面的匯報請示,并做出決斷。另外,回家以后,妻子也會有事同你商量,你也要做出判斷。

    判斷,就是將問題與自己心中的那把“尺子”相對照,然后做出決定。

    然而,有的人心中卻沒有這樣的“尺子”。因為自己沒有判斷用的尺度,所以只能借助世間的常識、先例、習慣,或他人的建議,來代替自己做判斷。

    還有人持有“自我中心”的尺子。把對自己有利還是有弊作為判斷的基準。這雖然也是一種基準,但他們只能做出利己的判斷。

    人生是一個接一個判斷的積累。如果能夠不斷做出正確的判斷,就能度過一個美好的人生。為此,必須持有判斷用的“尺子”,也就是哲學。

    這種哲學就是公正、正義、誠實等,就是做人的正確人生觀。必須把這種人生觀作為判斷乃至人生的“尺子”。

    那么,什么是我們需要的哲學呢?用一句話表達,就是“作為人,何謂正確?”也就是父母教給小孩的簡單質樸的做人道理,也就是人類自古以來倡導的倫理道德。

    不是以“得失”,而是對照單純的道德和倫理,以單純的“善惡”作為判斷的標尺。換句話說,就是做符合正道的判斷。

    讓這樣的規范在自己的心中深深扎根,這樣即使碰到未曾經歷的局面,或是遭遇必須迅速做出判斷的事態,不管在什么時候,都能做出正確的判斷,讓人生和事業引向成功。

    甘為團隊自我犧牲

    想成就卓越的事業,就需要付出與之相應的自我犧牲。我甚至認為,如果沒有付出自我犧牲的勇氣,就絕對不能成為領導者。

    所謂領導者,必須是能將自己置之度外,對事物進行理性判斷的無私之人。

    詹姆斯·艾倫對于自我犧牲,有以下的表述:“要想成功,就要付出與之相應的自我犧牲。如果想要大的成功,就要付出大的自我犧牲,如果想要最大的成功,就要付出最大的自我犧牲。”

    要想成就了不起的事業,就要具備付出與之相應的自我犧牲的勇氣。

    “你每天工作到這么晚,連節假日也不休息。沒時間照顧家庭,你的夫人和孩子不是很可憐嗎?” 經常有人這么問我。

    但是,我不認為自己犧牲了家庭,因為我不是以小愛來維護家庭或維護自己,而是以大愛讓眾多員工幸福。我把這看作自己的使命。

    付出自我犧牲,拼命努力守護員工、守護公司,進而為社會的發展做出貢獻,是其他任何事情都無法替代的人生勛章。

    我的家人一定會理解我的。這不是只保護自己,或是只保護自己家庭的“小愛”,而是為了守護員工,為了實現他們的幸福,進而為社會的進步發展做出貢獻的“大愛”。

    我認為,獻身于這樣“大愛”事業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稻盛利他(ID:gh_0e1659a42d58),作者:稻盛和夫 

    可行性研究報告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咨詢·服務

    相關閱讀

    精彩推薦

    韩国电影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