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 順豐申請港股上市,逆勢增長的巨頭也缺錢?!
(圖片來源:攝圖網)
作者|穆勝咨詢研究院 來源|穆勝咨詢(ID:hrm-yun)
8月21日,根據港交所公開文件顯示,順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順豐”)已提交IPO申請,成為今年繼極兔、菜鳥之后又一申請港股上市的快遞物流公司。
在8月17日的順豐股東大會上,董事長王衛就已表示,“赴香港上市一定會選擇最好的時機,而不是最短的時間。因為目前快遞行業友商都有了港股上市計劃,所以我們要能拿到主動權,這個才是最重要的。”
一
二次融資為哪般?
順豐憑借直營模式、綜合物流能力和獨立第三方這三個關鍵屬性,區別于“三通一達”等第三方物流公司,成為了快遞行業當之無愧的領跑者。
公司2023上半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1.8億元,同比增長66.2%,將成為順豐最好的半年度成績。擁有如此亮眼的成績,順豐自然有底氣進行二次融資。除此之外,我們推測這一舉動還有另外的幾個原因:
第一,聚焦高端的戰略需要更多資金。
今年順豐做出了“優先做好東南亞新興市場”的戰略布局,而且擬定了“2025年確保業務規模和公司價值居亞洲第一、全球前三”的戰略目標。自2021年順豐收購東南亞最大物流公司——嘉里物流以來,就開始著力提供國際貨運代理服務,布局全球業務。今年上半年,順豐毅然決然地將經濟快遞板塊中存在虧損的豐網業務轉讓給競爭對手,選擇堅持高端配送服務,而聚焦高端也使得順豐需要更多資金。如果順豐轉向港股上市,那就能被外資看到,接受更多投資,更有利于拓展國際和跨境能力。據招股書顯示,順豐也將會把資金用于物聯網和數字化的發展,聚力于高端市場。
第二,業務格局拉開,讓資本市場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
招股書顯示,截至2023年3月31日,順豐控股已經覆蓋了中國99.7%的城市及97.3%的縣城以及全球208個國家和地區。分析其財報發現,截至2022年底,順豐個人會員數量規模達5.85億,同比增長19%。當網絡輻射能力增強,用戶數量增加,順豐的業務格局就已最大程度拉開。所以,雖受國內市場環境影響,但順豐仍連續三年實現營收增長。選擇現在港股上市,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當前的順豐,讓資本市場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
圖1:順豐年營收增長變化圖
資料來源:穆勝咨詢、順豐財報
第三,高負債壓迫,必須拓展融資渠道。
雖然順豐財報亮眼突出,但我們也看到,順豐的營收支柱正在面臨考驗。今年上半年,順豐單票收入為 15.8 元,較去年同期略微下降,供應鏈及國際業務營收也出現同比下滑的情況。從其財務數據中也不難發現,順豐的負債合計逐年增加,相較于2018年,2022年順豐負債合計增長3倍。面對巨大的高負債壓力,進行港股上市,能夠讓順豐接觸到更多海外投資者來支持發展,補充資金,削減經營壓力。
圖2:順豐負債合計變化圖
資料來源:穆勝咨詢、順豐財報
今年5月份菜鳥集團傳出港股上市計劃,6月極兔正式申請港股上市,加上之前已經在港股上市的京東物流和回到港股的中通快遞,可見,物流行業正在二級市場上進行新一輪的比拼,這既是驗證彼此競爭力的大戰,也是下一次大戰開始前的軍備大賽。
二
順豐業內優勢何存?
隨著國內消費復蘇,社會消費品線上零售依舊保持增勢,依托電子商務的發展,快遞行業依然存在很強的發展勢頭。
根據國家郵政局監測數據顯示,截至6月24日,2023年快遞業務量已達600億件,比2022年提前了34天。我們選取快遞行業五龍頭,分析其財報發現,他們的營收均保持在穩定水平,略顯上升趨勢。在一系列促消費的政策發布后,快遞行業整體向好。
圖3:快遞行業五龍頭營收變化圖
資料來源:穆勝咨詢、各企業財報
國內快遞市場雖然還有利潤空間,但紅利大不如前。從企業人效(我們選取了人均營收)來看,快遞公司人效水平均維持在相對穩定的階段,除了申通讓人側目的下行趨勢外,并沒有明顯變化。
順豐憑借“端到端”的物流優勢和高客單價,總營收在行業內一騎絕塵。但考慮到其以自營模式提供優質服務,人員規模龐大,那么在人均營收這個指標上自然不占優勢。有意思的是,在2022年,順豐的人效上漲趨勢是五龍頭里最為明顯的。
圖4:快遞行業五龍頭人效變化圖
資料來源:穆勝咨詢、各企業財報
這種上漲,更多來自于營收的拉動,是順豐貫徹自己戰略的結果。順豐一直聚焦高端客戶,客單件居高不下,上半年快遞行業單票收入9.31元,而順豐實現票均收入15.8元,遠高于業內平均水平。
但是,即使有了龐大的營收優勢,從人效的角度上看,順豐可以挖掘的潛力似乎還很多。其實,人效提升也應該是當下順豐關注的重點。
一方面,順豐已運營95架飛機和超過17.6萬輛車輛,成為亞洲最大的空運機隊和陸運車隊,其運力成本可想而知。如果人力成本也居高不下,那么,經營壓力就會撲面而來。
另一方面,順豐當前的網絡已經非常健全,網絡內的協同性完全可以進一步優化。通過合理的網點協同、激勵機制設計等創新模式,完全可以在人效上實現進一步提升。
三
探索長效精實增長
對順豐當前二次赴港上市的舉動,穆勝咨詢合伙人、紐約大學Stern商學院訪問學者婁珺給出以下觀點:
1、當前的資本市場已經不像幾年前那么活躍,企業一定要抓住所有的機會多儲備過冬的“余糧”,不能再期待資本市場的上行趨勢。融資也是一場大戰,打好了,糧倉豐盈,可以在寒冬里耗死競對。
2、優秀企業財報亮眼,的確是度過經濟寒冬的底氣,但也要關注人效水平,這項代表組織能力的指標,是企業能夠穿越寒冬的真正底氣。或者說,如果人效水平不高,財報亮眼可能也只是一時的幻境。
3、千萬不要把人效指標理解窄了,數字時代,企業的所有資源是以人為中心來流轉的,其他的成本費用也以人工成本為中心來發生。穆勝咨詢的研究已經證明,在有互聯網標簽屬性的企業里,人效對于財效有4.33倍的驅動關系。對于勞動密集型的物流行業來說,人效更加重要。
4、所有企業都存在人效提升空間,順豐這樣的優秀企業也不例外。另外,對于順豐這類自營類企業來說,由于人員規模異常龐大,人效提升的空間可能比外界想象的要大很多。
5、順豐的高端路線,的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抵御經濟寒冬。但要注意的是,這種高端路線形成了戰略紅利,使其營收增長在五巨頭中一騎絕塵,其人效提升的結果可能是“躺贏”。我的看法是,如果預期到如此迅猛的營收增長,那順豐管理層就應該對人效提出更高要求。
6、穆勝咨詢觀察到的規律是,如果人效管理水平跟不上業務發展水平,就會形成巨大的組織風險,并形成對業務的巨大負面影響。
7、人效提升,還是要通過組織方面的改造來實現,而一旦組織方面的改造完成,再加載數字化的能力,企業的人效會進一步實現飛躍。順豐具備類似的條件,期待他們做出標桿。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穆勝咨詢(ID:hrm-yun),作者:穆勝咨詢研究院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咨詢·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