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p id="k0c8i"><nav id="k0c8i"></nav>
  • <menu id="k0c8i"><code id="k0c8i"></code></menu>
    <nav id="k0c8i"><code id="k0c8i"></code></nav>
  • <nav id="k0c8i"></nav>

    觀點 | 快手職級體系“字節化”,是學騰訊棄阿里?

    穆勝咨詢

    1

    (圖片來源:攝圖網)

    作者|穆勝咨詢研究院 來源|穆勝咨詢(ID:hrm-yun)

    據Tech星球報道,8月17日快手宣布調整其推行4年多的職級體系制度,并在公司內部進行了正式通知,明確人才體系建設的導向是鼓勵“選拔優秀人才”。

    此前,包括騰訊、字節跳動旗下抖音集團、阿里巴巴旗下淘天集團等,均傳出準備改革現行的職級體系。出乎意料的是,改革率先在快手落地了。

    重構職級體系

    據悉,本次的改革主要涉及以下四個方面:

    由“專業序列(K)”和“管理序列(M)”組成的雙軌制合并為以“E”命名的單軌制,職級變成E6-E15的連續編號,不再設細分小檔。對同時擁有K和M職級的員工,在新舊職級對應時會遵循就高原則。

    晉升至E10及以下員工繼續保持一年兩次晉升窗口,增加績優員工晉升的確定性和加速度,保障中低職級員工晉升速度的同時,有利于人才儲備的穩定性。

    晉升至E11及以上的員工,晉升時間窗口則調整為一年一次,更加明確長期主義的導向,更看重長期能力沉淀和戰功積累。

    此外,快手首次明確了未來基層管理干部至少90%來自內部選拔和培養,還要求管理者除了團隊管理外,應有過硬的專業能力。

    圖1:快手職級變化圖

    資料來源:穆勝咨詢

    在此次的改革中,快手并未大范圍合并職級,僅對專業序列中的高K空置職級和管理序列中的晉升非必經職級進行了整合。

    深層人效問題

    職級體系的調整屬于組織調整的一種,而組織調整的目的多多少少與人效有關。或者說,絕大多數企業都會因為效率問題而選擇組織調整。

    我們對快手上市后近三年的財報數據進行分析。

    從基本面上看,雖然營收增長率呈下降趨勢,但凈利潤增長率、凈利率增長率都有所增長,應該是在穩健擴張規模的基礎上,經營質量顯著提高。

    從人效上看,人均營收增長率和人均凈利潤增長率都呈增長趨勢,且在2022年分別增長到20%和80%的高位。這似乎又說明,快手并未遭受人效困境。

    圖2:近年增長率變化圖

    資料來源:穆勝咨詢、快手財報

    不過,單純比較不同增長率的變化可能略顯片面,我們可以通過穆勝咨詢的高階分析技術,挖掘更深層的信息。

    對于企業來說,有一個很簡單的決策邏輯,即每多投入一個人就應該產生至少不低于平均人效水平的經營業績,否則,這個人的加入就降低了企業的人效。基于這個理念,穆勝咨詢獨創了一種分析方法——“邊際經營業績分析法(以人為口徑)”。

    基本公式是:

    以這個標準來衡量企業的人效是否優秀,判斷依據有兩個:

    標準1——邊際經營業績應當處于人效上方;

    標準2——邊際經營業績應當呈現上升趨勢。

    快手的情況(如圖3)以標準1來看,2022年該企業邊際營收處于人均營收以下,存在人效下降風險。從標準2來看,邊際經營業績下降明顯,對于人效的下拉作用十分明顯。換句話說,數據顯示,現在快手每多一個員工帶來的都是人效的負增長。

    圖3:近年人效&邊際經營業績變化圖

    資料來源:穆勝咨詢、快手財報

    顯然,如果用更加嚴苛的標準,快手在人效上的表現并非如此抗打,而是存在一定的危機。快手的管理團隊不一定能看到這個數據,但一定可以感受到類似問題。可以推斷的是,他們這次的調整意在讓職級體系變得更加緊湊。這樣不僅能夠直接減少管理成本,還能讓全員以更加統一的標準(如戰功和能力)來實現晉升,為企業帶來活力。

    大廠都在調職級體系?

    根據穆勝咨詢的觀察,目前互聯網大廠職級體系改革有三大趨勢,此次快手的改革就是匹配了前兩個趨勢。

    1、趨勢1——雙軌制合并為單軌制

    代表企業是BATM四家大廠中的美團。2021年,美團將原來的管理序列(M)和專業序列(P)合并為“L+數字”命名的單職級線(見圖4)。很明顯,這次改革的思路同樣是簡化職級。

    圖4:美團職級變化圖

    資料來源:穆勝咨詢

    而作為BATM另外一家的字節跳動,從一開始就選擇了單軌制(見圖5)。字節跳動的應屆生一般是1-1級,2-2屬于資深研發人才。3-1和3-2就是公司的中層了,這個群體在字節跳動的扁平化結構中最為特殊,由于扁平化,管理的角色并不那么顯著。

    圖5:字節職級圖

    資料來源:穆勝咨詢

    2、趨勢2——合并職級

    代表企業是騰訊。2019 年,騰訊宣布調整職級結構(見圖6),將原先6級18等(1.1~6.3級)的專業通道,優化為14級(4~17級)。名義上層級變多了,但實際上層級是簡化了,如資深專家工程師由原來的3層變成了2層,權威專家由原來的3層變成了1層。

    騰訊當時旨在讓職級晉升更加靈活,例如,他們宣稱將打破原有區間的劃分,給予原有2~4級的員工更寬松和垂直的晉升機會。

    圖6:騰訊職級變化圖

    資料來源:穆勝咨詢

    3、趨勢3——細化職級

    代表企業是阿里巴巴。近期淘寶天貓集團啟動的人力制度改革中,將原本顆粒度較粗的P4~P8細化為14~28級,即每級P細化為三個新職級(見圖7)。具體改革內容可以詳見穆勝咨詢公號。

    這種改革,使層級進一步細化,有利于拉開員工職級差異,而細顆粒度的職級設計也可以緩解績效考核的壓力。

    圖7:阿里職級變化圖

    資料來源:穆勝咨詢

    透過現象看本質

    對此,穆勝咨詢合伙人、紐約大學Stern商學院訪問學者婁珺提出以下觀點:

    1、互聯網大廠在職級體系上的設計更多以實用為主,意在匹配當前需求,普遍缺乏前瞻性。

    2、缺乏前瞻性,本質上還是對這個問題不重視。其實,不僅是互聯網大廠,相當一部分企業都會習慣性忽略職級體系問題,他們認為這個問題太簡單,簡單設置一個制度就行。但只有他們真正遭遇問題了,才會理解職級體系的重要性,并嘗試進行調整。

    3、當然,高情商的說法是,在職級體系建設上,互聯網公司習慣于“快速迭代”。但無論如何修飾,這種級別的組織調整還是會產生大量的成本。例如,員工適應新制度的成本;再如,這次快手為了實現平穩過渡而“就高”產生的職級浪費。

    4、將職級體系內不同序列并軌,理論上是為了進一步降低管理成本,并讓游戲規則更加公平。而且,跨邊界工作太多,很難界定員工應該歸屬哪個序列。但事實上,這會降低規則的精細程度,導致職涯管理過于粗放。這個誤區肯定有不少互聯網企業會掉進去。

    5、職級體系的調整,能夠從兩方面推動人效提升。一是通過精簡、緊湊的職級體系減少管理人員的浪費,也減少了組織的臃腫;二是通過合理的職涯通道和晉升規則,形成更加公平的激勵機制,讓員工能夠被晉升牽引而產出高績效。

    6、互聯網大廠近年來高度關注職級體系,一來是在為過去的不合理設計打補丁,二來是因為這種調整最不傷筋動骨,在各類組織調整中代價是最小的。兩種理由其實都是相對被動的。

    7、客觀來說,互聯網大廠在業務上創新不止,但在組織上其實非常保守。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穆勝咨詢(ID:hrm-yun),作者:穆勝咨詢研究院 

    可行性研究報告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咨詢·服務

    相關閱讀

    精彩推薦

    韩国电影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