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輸成本降至每噸180元!00后小伙用無人機吊運竹材,20天完成10人3個月工作量【附無人機行業市場分析】

(圖片來源:攝圖網)
在四川偏遠山區,一場由無人機引發的物流革命正在悄然改變傳統農業模式。據媒體報道,一對"00后"青年陳文建及其搭檔創新采用無人機吊運方式運輸竹子,成功破解了竹子運輸難題,不僅實現單日10噸的運輸量,更將成本降至每噸180元。
受竹子收購商肖平委托,他們需要在20天內將200噸滯銷竹材運出深山。傳統運輸方式面臨雙重困境:貨車僅能抵達山腳,剩余1.5公里斜坡小路需人工搬運,每根八九十斤的竹子需耗時三四十分鐘,10名工人需3個月才能完成任務。而使用無人機,直線距離僅300米,每趟吊運1-2根竹子僅需50秒。每天工作8小時,預計1個月內即可完成全部作業, 效率提升8倍。從成本角度看,無人機運輸每噸可節約二三十元。
以前竹子運不出去,村民不敢砍,林子里密得連雞都鉆不進;現在無人機飛一趟,就有一張紅票子飛進村民口袋。無人要打通偏遠山區的運輸“最后一公里”,不僅提升效率,還大幅降低人工成本,成為低空經濟在農業場景中的生動縮影。
作為21世紀最具活力的新興產業,無人機已從軍事偵察工具演變為覆蓋農業植保、物流運輸、應急救援等全場景的智能終端。在農業領域,其價值尤為突出:物流無人機通過時效性、可達性和低碳化優勢重塑供應鏈模式,尤其適合地形復雜、交通閉塞的山區。
物流無人機現在被業界看好,主要由于其相對于傳統物流運輸有以下優勢:

中國民用航空局數據顯示,2023 年底全國實名注冊民用無人機126.7萬架,同比增長 32.3%。10月25日,中國航空運輸協會《2024-2025 通用航空與低空經濟發展報告》披露,2024年底登記量升至221.3萬架,凈增94.6萬架,年增幅74.7%。僅半年后,截至2025年6月底,總量已突破272.6萬架。

前瞻產業研究院認為,在國家產業政策的支持、技術條件逐漸成熟以及下游消費需求釋放的推動下,預測到2029年,中國無人機市場規模將突破6000億元,復合年增長率達25.6%。

無人機正成為現代農業不可或缺的智能生產力工具,不僅解決"最后一公里"難題,更通過成本優化激活整個產業鏈——村民增收、收購商降本、市場供應效率提升,形成多方共贏的生態閉環。未來無人機有望成為連接城市與鄉村的物流樞紐,推動農產品出山、工業品進村的雙向流通。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無人機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新賽道研究、投資可行性研究、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產業大數據、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咨詢/募投可研、專精特新小巨人申報、十五五規劃等解決方案。如需轉載引用本篇文章內容,請注明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更多企業數據、企業資訊、企業發展情況盡在【企查貓APP】,性價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業查詢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咨詢·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