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p id="k0c8i"><nav id="k0c8i"></nav>
  • <menu id="k0c8i"><code id="k0c8i"></code></menu>
    <nav id="k0c8i"><code id="k0c8i"></code></nav>
  • <nav id="k0c8i"></nav>

    預見2025:《2025年中國生物育種行業全景圖譜》(附市場現狀、競爭格局和發展趨勢等)

    柯素芳

    行業主要上市公司:隆平高科(000998.SZ);大北農(002385.SZ);牧原股份(002714.SZ);益生股份(002458.SZ)等

    本文核心數據:中國生物育種行業規模;生物育種重點制種產品產量

    行業概況

    1、 定義

    生物育種是利用遺傳學、細胞生物學、現代生物工程技術等原理與方法培育生物新品種的過程,其出現基于對基因組的定向改造。隨著基因編輯技術的問世、迭代、成熟,通過定向地精準地改造遺傳編碼變得越來越方便,全球的科研機構、育種公司和各國政府,都對未來生物育種行業的發展充滿期待。

    對比概念來看,生物育種是提升常規育種技術的重要途徑,其優勢最終通過品種的抗性、產量潛力、品質等方面體現出來。

    圖表1:常規育種與生物育種概念辨析

    2、 不同分類各有優勢

    生物育種從育種方式來看,主要包括雜交育種、誘變育種、單倍體育種、多倍體育種、細胞工程育種、基因工程育種(轉基因育種)、植物激素育種等。

    圖表2:生物育種分類(按育種方式)

    3、 產業鏈剖析:下游環節主要為農林牧漁業

    生物育種產業鏈分為上游、中游、下游三個環節。上游環節包括生物育種所需的研發設備、研發試劑和化肥等材料,中游環節分為植物生物育種企業和動物生物育種企業,下游環節主要為農林牧漁業。

    圖表3:生物育種產業鏈結構梳理

    圖表4:生物育種產業鏈生態全景圖譜

    行業發展歷程:行業已列入國家戰略新興產業

    從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我國開始發展種子工程以來,我國生物育種行業經歷了從被大國“卡脖子”階段,到擁有自主研發的第一支雜交水稻,實現了質的飛躍。

    在初步商品化時期,袁隆平院士在1964年發現“天然雄性不育株”,袁院士和助手們耗費多年時間進行深入研究和突破,1995年8月,我國歷經9年的兩系法雜交水稻研究已取得突破性進展,可以在生產上大面積推廣。1996年,農業部立項中國超級稻育種計劃,其中一季雜交稻的產量指標為,第一期(1996-2000年)畝產700公斤,第二期(2001-2005年)畝產800公斤。

    往后,我國生物育種行業搭上了發展的快車道,進入市場化時期和高速發展期,2018年,我國《戰略新興產業目錄》發布,正式將生物育種列入國家戰略新興產業。

    圖表5:中國生物育種行業發展歷程

    行業政策背景:以生物育種技術的創新發展核心

    2019年以來,我國針對生物育種陸續出臺多項相關政策,支持我國生物育種的新技術研發以及行業自主化發展。“十四五”期間,我國陸續出臺了關于生物育種相關的規劃,一方面,從農林牧業自身的育種工作進行扶持,重點發展生物育種技術,列入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做大做強生物經濟;另一方面,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輔助生物育種行業加快“經驗育種”向“精確育種”轉變。

    圖表6:截至2025年國家層面有關生物育種行業的政策重點內容解讀(一)

    圖表7:截至2025年國家層面有關生物育種行業的政策重點內容解讀(二)

    圖表8:截至2025年國家層面有關生物育種行業的政策重點內容解讀(三)

    行業發展現狀

    1、 國內參與者總體具備重點農產品育種能力

    從中國生物育種行業代表性企業生物育種產品供給情況來看,當前我國已發展出一批具備重點動植物農產品育種能力的企業,其中上市企業主要以植物育種廠商為主,具體產品供給類別如下:

    圖表9:中國生物育種行業代表性企業生物育種供給品種

    2、 2020年以來重點產品制種產量波動上行

    從2015-2024年中國生物育種重點產品制種產量來看,中國生物育種重點產品的制種產量呈波動發展趨勢,其中玉米制種產量相較于水稻制種產量而言波動幅度更大,主要與國家出臺政策通過減少玉米種植面積,優化農業種植結構存在關系。2020年以來,以玉米和水稻為代表的生物育種重點產品制種產量呈波動上行趨勢。

    圖表10:2015-2024年中國生物育種重點產品制種產量(單位:億公斤)

    注:截至2025年2月,2024年水稻制種產量尚未披露,因此2024年水稻制種產量數據為初步統計值。

    3、 2024年市場規模超過30億元

    根據2024年在由國家農業科技創新投資聯合體和中國農業銀行上海市分行聯合主辦的第三期農業科技金融高端對話的數據,中國生物育種市場價值占全球的比重為1.5%左右,在中國轉基因作物商業化發展仍處于剛起步階段的現狀下,中國生物育種行業的內在技術價值在全球范圍內的占比變化不大,我國生物育種技術對產業發展的帶動作用依舊有極大的潛力有待挖掘,前瞻結合中國生物育種市場價值占全球的比重以及生物育種行業的全球市場規模初步測算,2024年,中國生物育種行業市場規模超過30億元。

    圖表11:2023-2024年中國生物育種業市場規模情況(單位:億元)

    注:本節內容測算的生物育種行業的市場規模為生物育種作為農業核心技術的內在價值,與行業相關廠商通過生物育種技術制得產品后銷售取得的營業收入存在明顯區別,特此說明。

    行業競爭格局

    1、 區域競爭:中游廠商主要分布在北京、山東等省市

    從上市企業區域布局情況來看,我國生物育種產業上市公司在全國范圍內廣泛分布,在東部地區分布更為密集,其中,中游廠商主要分布在北京、山東等省市。

    圖表12:2025年中國生物育種產業上市公司區域熱力圖(按所屬地)

    2、 企業競爭:劃分為兩大派系

    從中國生物育種行業代表性廠商主營業務構成情況來看,中國生物育種行業主要可以劃分為植物生物育種和動物生物育種兩大派系,其中,植物生物育種代表性企業包括隆平高科大北農登海種業等;動物生物育種企業主要包括益生股份牧原股份等。

    圖表13:中國生物育種行業競爭派系

    行業發展前景及趨勢預測

    1、 行業持續推動技術創新轉向產業化應用

    結合行業發展現狀,中長期時間段內,中國生物育種行業將在龍頭企業的引領下不斷實現技術突破,在市場需求的作用下加速產品創新向產業化實際應用的進程,行業具體發展趨勢如下:

    圖表14:生物育種行業發展趨勢

    2、2030年中國生物育種市場將超過44億元

    根據Kynetec數據,預計到2025年,我國種業市場規模將達到732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5.8%,顯著高于全球種業市場規模增速,增長潛力較大,同時,由于我國整體生物育種產品的普及率較美國等發達國家仍有較大差距,潛力較大且國家政策扶持相關產業發展,預計我國生物育種行業年均復合增長率要高于種業。根據未來五年6.5%的年均復合增長率測算,2030年中國生物育種市場將超過44億元。

    圖表15:2025-2030年中國生物育種行業市場規模預測(單位:億元)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生物育種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新賽道研究投資可行性研究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產業大數據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咨詢/募投可研專精特新小巨人申報十五五規劃等解決方案。如需轉載引用本篇文章內容,請注明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更多企業數據、企業資訊、企業發展情況盡在【企查貓APP】,性價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業查詢平臺。

    可行性研究報告
    柯素芳

    本文作者信息

    柯素芳(產業研究專員)

    關注(8944411)贊(394)

    邀請演講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咨詢·服務

    相關閱讀

    精彩推薦

    韩国电影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