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bility AI CEO:人工智能蘊藏萬億投資規模,也將會是史上最大泡沫【附人工智能行業分析】
圖片來源:攝圖網
通過模擬人類的智能和學習能力,AI技術已經在各個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從語音助手到自動駕駛車輛,從智能家居到醫療診斷,AI正日益滲透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隨著算法、數據和計算能力的不斷提升,人工智能的應用前景更加廣闊。
近日,圖像生成模型 Stable Diffusion 背后的初創公司 Stability AI 首席執行官 Emad Mostaque 上周在電話會議上表示,人工智能將是未來幾年最大的投資主題之一,蘊含價值1萬億美元的投資機會,人工智能將會是有史以來最大泡沫。他補充說,目前人工智能正處于開發的“早期階段”,尚未準備好在銀行等行業大規模部署。
按照不同時期的技術成熟度、推廣應用度不同,人工智能的每個階段可以被分為實驗室階段、試點階段、推廣階段和普及階段。實驗室階段重點是針對算法的訓練和研究;試點階段的特征是大企業切入,出現試點應用;推廣階段意味著技術已經推廣到大中型企業應用,云端資源集中計算;普及階段則實現分布式計算,普及到個人在具體細分場景下的應用。目前,我國正處在感知智能的試點階段,主要的試點領域包括:智能硬件、機器人、虛擬場景、安防、虛擬服務和商業智能。
截至2022年10月9日,中國人工智能行業總計共有6486起投融資事件發生,總計融資金額為9994億元。其中2014-2018年在融資事件及融資規模均呈現持續增長態勢,2018年融資金額達1366億元,融資事件1049起。2019-2020年,我國人工智能行業市場相較之前冷靜不少,融資事件有所下降但是融資規模有所上升。2021年,我國人工智能資本市場再次迎來增長大潮,投融資事件數量及規模均達到歷年峰值,分別增長至1066起和3062億元。截止2022年10月9日,2022年人工智能行業共有投融資事件532起,融資金額達到1008億元。
注:2022年數據截至10月9日,下同,不再贅述。
從人工智能獨角獸企業來看,根據胡潤排行榜,商湯科技以500億元的價值位列2021年胡潤中國人工智能行業獨角獸排行榜首位;其次,曠視科技、云從科技、地平線機器人與明略科技也具備較大的市場潛力,價值均超200億元。
人工智能技術是21世紀以來計算機科學技術與其他相關學科相互交叉融合的產物,包括機器人系統設計技術、自然語言處理和數據挖掘技術等方面。中國是全球第二大人工智能市場,隨著我國新基建、新經濟的不斷推進,AI技術在各領域的應用不斷深化,2022年我國人工智能市場規模達到4849億元。在政策支持、市場供給及需求雙雙增加的情況下,預計未來我國人工智能行業仍保持快速增長,預計2023年全年我國人工智能產業市場規模將達到5819億元,2028年市場規模有望超過14000億元,2023-2028年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20%。
華東師范大學政治與國際關系學院院長吳冠軍認為,隨著大語言模型的興起,人工智能已接近擁有通用智能。而人工智能是否會有意識,這仍然無法預知。就目前的技術發展路徑來看,意識很難產生,但僅僅不久前我們曾經也認為通用智能短時間內不會出現。隨著規模而產生的“涌現”,已然是人工智能研究中的一個必須關注的現象。因此,吳冠軍指出,在當下我們需要看到:作為一個技術存在,人類正在使用人工智能,但后者也正在極大地改變著人類做事方式及對彼此的理解。如何應對這種改變已成為全社會的挑戰,而我們需盡快思考如何具體去應對。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人工智能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咨詢/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等任何公開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內容,需要獲取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正規授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咨詢·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