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p id="k0c8i"><nav id="k0c8i"></nav>
  • <menu id="k0c8i"><code id="k0c8i"></code></menu>
    <nav id="k0c8i"><code id="k0c8i"></code></nav>
  • <nav id="k0c8i"></nav>

    2023年中國生物類似藥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行業處在爆發階段【組圖】

    李佩娟

    行業主要上市公司:復宏漢霖(2696.HK)、信達生物(1801.HK)、百奧泰(688177.SH)等。

    本文核心數據:生物類似物藥物節約醫療成本情況、產品獲批數量、行業市場規模。

    生物類似藥的本質是“仿制藥”,生物類似藥結構復雜仿制困難

    根據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的《生物類似藥研發與評價技術指導原則(試行)》中的定義,生物類似藥是在質量、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與已獲準注冊的參照藥具有相似性的治療用生物制品。生物類似藥是對原研藥的仿制,在原研藥專利保護到期之后,生物類似藥方可獲得審批。由于生物類似藥可以更好地滿足公眾對生物治療產品的需求,有助于提高生物藥的可及性和降低價格,許多國家都十分重視生物類似藥的研發和管理工作。

    圖表1:生物類似藥與化學仿制藥的區別

    行業處在爆發階段

    中國生物類似藥行業經歷了從起步階段到爆發階段,政策支持為生物類似藥的研發和上市提供了更好的環境。隨著技術水平的提高和臨床療效的驗證,中國的生物類似藥市場預計將繼續增長。

    圖表2:中國生物類似藥行業發展歷程

    已有30多個生物類似藥獲得批準上市

    截至2023年9月8日,中國已有30多個生物類似藥獲得批準上市。從已批準的生物類似藥參照藥品來看,貝伐珠單抗是熱度最高的參照藥品,現國內已有10家生物類似藥批準上市;其次是阿達木單抗,已有7家生物類似藥批準上市。

    圖表3:截至2023年9月中國已上市生物類似藥參考參照藥品情況(單位:個)

    注:上述資料為不完全統計,統計時間截至2023年9月8日。

    生物類似藥能夠顯著降低醫療成本

    根據AAM(Association for Accessible Medicines)2022年9月發布的報告《The U.S. Generic & Biosimilar Medicines Savings Report》(美國仿制藥與生物類似藥節約報告)的數據,以美國切實的數據,現身說法地驗證了生物類似藥在節約醫療成本方面的作用。生物類似藥2021年節省醫療成本70億美元,同時,生物類似藥已用于超過3.64億天的患者治療,并產生了超過1.5億天的額外治療,如果沒有生物類似藥,這1.5億天的額外治療將無從實現。

    圖表4:2015-2021年美國生物類似物藥物節約醫療成本情況(單位:億美元)

    2022年中國生物類似藥行業市場規模約為189億元

    價格過高是原研藥在國內滲透率較低的主要原因,生物類似藥研發成本較原研藥更低,因此更具價格優勢。根據Frost & Sullivan報告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生物類似藥行業市場規模約為16億元,到2022年約為189億元,2018-2022年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85.39%。

    圖表5:2017-2022年中國生物類似藥行業市場規模(單位:億元)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生物醫藥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咨詢/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等任何公開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內容,需要獲取前 瞻產業研究院的正規授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可行性研究報告
    李佩娟

    本文作者信息

    李佩娟(資深產業研究員、分析師)

    關注(11021360)贊(255)

    邀請演講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咨詢·服務

    相關閱讀

    精彩推薦

    韩国电影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