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p id="k0c8i"><nav id="k0c8i"></nav>
  • <menu id="k0c8i"><code id="k0c8i"></code></menu>
    <nav id="k0c8i"><code id="k0c8i"></code></nav>
  • <nav id="k0c8i"></nav>

    股價暴漲20%,名創優品能否復刻泡泡瑪特爆發之路?

    增長工場

    作者|相青 來源|增長工場(ID:GrowthWorkshop)

    8月21日,名創優品發布財報。第二季度營收49.7億元,同比增長23.1%;調整后凈利潤6.9億元,同比增長10.6%;其中,TOP TOY營收激增87%,創下季度增長新高。

    第二季度海外收入19.4億元,同比增長28.6%;美國收入增長超過80%。目前,海外市場占總收入的 39%。

    財報第二日,名創優品盤中大漲20%。許多投資者開始將名創優品與市值4000億的泡泡瑪特進行對標,認為前者有望復制后者的成功路徑,未來的想象空間會很大。

    就在兩家公司發布財報之前, 的話題,還登上了熱搜。有網友暴出,名創優品疑似通過支付每條300元的報酬,招募萬粉博主發布“泡泡瑪特抄襲名創優品”相關內容。

    兩家公司似乎踏進了同一條河流,名創優品,會是下一個泡泡瑪特嗎?

    海外擴張十年:

    更貴了,也更好賣了

    2013年,葉國富在國外旅行時,發現當地的日用生活百貨店生意火爆,且商品大多是中國制造,回國后就創辦了名創優品。

    當國內業務迅速發展后,一些參加廣交會的東南亞華僑主動提出幫助其拓展海外市場。于是,名創優品順勢而為,2015年在新加坡以代理形式開設了首家海外門店。

    以代理加盟為主的輕資產模式,讓名創優品迅速實現了海外擴張。名創優品在出海的第一年,就與36 個國家和地區達成戰略合作,平均每月開店 50 家。

    但是,這種代理加盟模式也埋下了隱患。由于對加盟商的控制力有限,品牌形象、服務質量難以得到統一保證,尤其在一些對品牌調性要求更高的成熟市場,弊端尤為突出。

    比如,名創優品2016 年首次進入韓國,但卻收效甚微。許多韓國顧客認為它不過是大創優品的“假貨”,而且比大創優品更糟糕。大創優品是韓國本土的一元店連鎖店,擁有 1500 家分店。當每個地鐵站和市中心附近都開設了另一家一元店時,名創優品面臨著一場艱苦的戰斗。

    最終名創優品于 2021 年離開了韓國,逐漸關閉了所有分店。

    看到這種弊端后,2023年名創優品進行品牌戰略升級,門店體系新增加城市形象店、國家旗艦店、全球旗艦店三個層次的超級店型。

    無論是商圈選擇還是品牌定位,名創優品都更突出精品、潮流形象,同時也變得更貴了,但反而更受歡迎。

    以韓國市場為例,名創優品2024年12月重返韓國市場,這次回歸更年輕、更商業化、價格也更高。從充電線到拖鞋,再到大號毛絨玩具,名創優品幾乎所有商品都比大創貴,有些甚至貴一倍甚至三倍。一根普通棉簽在大創售價1000韓元,在名創優品卻要3300韓元。

    但是,名創優品通過與迪士尼等頂級IP合作,將大量獨家聯名商品引入門店,成功吸引了韓國的青少年和年輕群體。韓國大學教授對此評論道,“如果他們能在店里擺放獨家商品,比如與迪士尼合作的產品,那么他們在韓國擴張并取得成功的可能性就很大,價格就沒那么重要了。”

    本次報告期內,名創優品韓國首爾江南大道MINISO FRIENDS店、澳大利亞墨爾本Swanston旗艦店、泰國曼谷bangkapi旗艦店等相繼開業,以“超級IP+超級門店”模式強化品牌全球形象。

    名創優品的轉型提高了賺錢能力。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的毛利率為44.3%,同比增長0.6個百分點。毛利率提高主要原因之一是海外市場收入占比提升,以及由于產品組合轉向盈利能力更高的產品,TOP TOY的毛利率有所提升。

    但是,與泡泡瑪特相比,名創優品的的盈利能力仍有很大差距。2025年上半年,泡泡瑪特的毛利率為70.3%,同比提升了6.3個百分點,創下歷史新高,這一毛利率已經與奢侈品巨頭愛馬仕相當。

    泡泡瑪特憑借其IP的獨家性、稀缺性以及極強的定價權,構建起極強的壁壘。而名創優品雖然通過與迪士尼等全球頂級IP合作,迅速提升了品牌形象和門店客流,但由于需要向IP方支付高昂的授權費用,其盈利空間受到直接限制。

    起點相似,

    距離成為泡泡瑪特還有多久

    如今看來商業模式差異較大的名創優品和泡泡瑪特,卻有著相似的起點。

    眾所周知,名創優品是以十元店起步,通過極致的供應鏈效率和簡約的設計美學,重塑了大眾對生活小商品的認知。但很少有人注意到,今天的潮玩帝國泡泡瑪特,在早期同樣是一家生活雜貨店。

    泡泡瑪特第一家店開在中關村歐美匯,創始人王寧最初的設想是打造一個像香港LOG-ON一樣的潮流零售平臺,將潮流產品像超市一樣陳列和銷售,當時,泡泡瑪特什么都賣,有八九個品類,眼鏡、飾品、毛絨玩具…… 什么好賣,賣什么。

    可以說,在成立之初,兩家公司都看到了為年輕人提供新奇、有趣的潮流雜貨的巨大商機。然而,在發展的岔路口,兩者做出了決定命運的關鍵選擇。

    名創優品選擇了廣度,它將雜貨店模式做到了極致,不斷拓寬品類,持續優化供應鏈,通過代理加盟在全球范圍內快速擴張,成為了一個生活用品的超級渠道。

    泡泡瑪特選擇了深度,它在偶然發現盲盒玩具的巨大潛力后,果斷斷舍離,砍掉了店內其他雜亂的品類,將所有資源聚焦于IP的孵化與運營,從一個渠道商轉型為了一個IP創造者。

    但近幾年,伴隨盲盒的火爆,名創優品也開始品牌戰略升級,將其定位從單純的生活好物集合店升級為以IP設計為特色的生活好物集合店,明確IP為核心發展方向,并以成為全球第一IP設計零售集團為目標 。

    在TikTok上,開箱名創優品盲盒的視頻開始流行。比如一位博主拍200美元預算逛名創優品的視頻,獲得了幾十萬互動。有人不了解名創優品時,博主還解釋稱:名創優品擁有自己的IP,同時也代理其他IP,類似于泡泡瑪特。

    不過,目前名創優品與泡泡瑪特在美國市場的差距仍然明顯。FastMoss數據顯示,TikTok上,泡泡瑪特美國店近7天銷量為2.19萬,銷售額為92.42萬美元,但名創優品銷量量級在幾千,銷售額加起來12萬美元。

    在二季度財報會議上,名創優品強調正式啟動雙軌制IP戰略,涵蓋藝術家IP和全球IP兩條路徑,已簽署九份藝術家IP合同。

    同時,如同泡泡瑪特一樣,名創優品也開始開樂園,據了解上海南京東路店在開業9個月內銷售額就已超過1億元。葉國富稱,名創優品樂園將能夠吸引大量潮流玩具藝術家與名創優品簽約合作。

    “隨著我們進軍高端購物中心,我們不僅會拓展國際IP,還會拓展國內IP。藝術家可以與我們合作,獲得自主知識產權,并不斷提升他們的曝光度。”葉國富在電話會議中表示,名創優品將致力于打造完善的IP業務,并為這些自主知識產權的藝術家打造一個良好開放的合作平臺。

    可以看出,名創優品如今的發力方向之一,與泡泡瑪特幾年前簽約藝術家做IP的路徑非常相似。那么,名創優品能打造出下一個Labubu,復刻泡泡瑪特的爆發之路嗎?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增長工場(ID:GrowthWorkshop),作者:相青 

    可行性研究報告
    增長工場

    本文作者信息

    增長工場(自媒體)

    關注(44260)贊(0)

    邀請演講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咨詢·服務

    相關閱讀

    精彩推薦

    韩国电影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