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p id="k0c8i"><nav id="k0c8i"></nav>
  • <menu id="k0c8i"><code id="k0c8i"></code></menu>
    <nav id="k0c8i"><code id="k0c8i"></code></nav>
  • <nav id="k0c8i"></nav>

    虧錢的AI大廠們,養肥了吃播

    略大參考

    作者|江源 來源|略大參考(ID:hyzibenlun)

    大多數的“AI+”都是蹭風口,但AI吃播這類短視頻背后不止是個AI概念,還有著直擊人性的成癮機制,它把現實中得不到的東西,做成了一種成癮品。

    在AI面前,最強的大胃王也要自愧不如。

    在最新爆火的AI的吃播里,什么都可以成為食物:既有一口咬開手辦loopy,也有吃起來嘎嘣脆的鉆石披薩、水晶雞腿等。不同于常規吃播,這些視頻都是通過AI技術合成的,也被稱為“沉浸式吃播ASMR”。

    這可不止是個好玩的游戲,它是一個新的財富密碼。

    AI吃播展現出了很強的成癮性,成為很多人的助眠視頻,一些賬號短短幾天內獲得十幾萬粉。創下了一個又一個流量奇跡。即便單靠平臺流量激勵,也能創造一筆不菲的收入。更何況他們還可以當“賣鏟人”,教其他人制作視頻。

    這影響的不止是小主播的命運,還有大廠,畢竟如果創作者賺不到錢,大廠的商業模式就很難成立了。

    01

    OpenAI 還沒賺錢,AI吃播已經賺錢

    2024年初,作為視頻領域的ChatGPT,Sora一出生就把全世界的目光鎖定在自己身上,成為文生視頻這一賽道的開創者。

    Sora是火了,但根據《The Information》在2024年的報道中披露,OpenAI 2026財年(2025年10月到2026年10月)的虧損預計將達到140億美元。

    OpenAI的盈利遙遙無期,但用Sora這類工具的一些小主播,已經賺到了錢。

    眼下,國內、國外短視頻平臺不約而同地流行了同一種內容:AI 吃播。在小紅書上,#AI ASMR#話題擁有5000多條的筆記,更具體的#AI提示詞#、#AI生成視頻#等相關話題,瀏覽的筆記也超過100多萬,話題下的視頻互動量最高達到上萬級別。

    在這類AI吃播視頻里,有的沉浸式切Hello Kitty流沙蛋糕,有的大口吃起labubu,有的開始躺在了薯條的沙發上。這類內容賺取流量的能力極強。

    圖注:labubu的“吃播”,有1.3萬點贊

    很多博主靠著這個漲了波粉,比如在小紅書上,博主@布谷咕咕咕BUGU在發了AI吃播視頻之后,點贊數要比之前多了好幾萬。抖音博主@慢一點AI在兩個月的時間內漲粉6.5萬,其中一條吃紅寶石和鉆石的視頻點贊量突破3萬多。

    這樣的博主還有很多,甚至遍布國內外。

    在國外:Tiktok上一位叫leilanikovac的博主發了一條AI吃熔漿的視頻,點贊數突破81.7萬,另一位博主在三天內發了11條切水果的視頻后,粉絲數突破8萬。

    這種漲粉速度是很夸張的,AI吃播已經成為了一個流量密碼。

    粉絲有了,變現也不在話下。

    內容平臺的流量激勵、商品櫥窗,讓粉絲有了一個保底的變現手段,但更解渴的是賣課。

    這類AI視頻的生成遵循著清晰的邏輯:創作者首先向AI大模型輸入提示詞,AI再依據提示詞的具體要求生成對應的內容。如果提示詞不夠準確或缺失關鍵信息,畫面效果便會大打折扣。

    也因如此,提示詞成了AI吃播生態中的“硬通貨”。在 TikTok上,已有博主靠著售賣AI提示詞賺到了第一桶金—— 一份僅四句話的提示詞售價9.9美元,用戶只需替換其中部分內容,就能生成一條地道的AI ASMR視頻。

    在國內的這類AI主播的櫥窗里,經常掛著AI視頻提示詞全套合集。至于轉化率,一個參考是:一位在小紅書上擁有2.7萬粉絲的博主,櫥窗跟賣人數約為112人。

    除了個人創作者,甚至出現了專門售賣提示詞的公司——PromptBase,用戶花1.99美元購買一個提示詞,復制到對應的AI平臺,就能生成符合預期的作品。每筆交易中,PromptBase會抽成20%作為服務費,交易通過Stripe平臺完成。

    這套變現模式已經非常普遍了,不止是吃播,所有火了的AI內容創作者都會開始賣課。

    海外社媒上,有博主發布了一條惡搞NBA球星勒布朗詹姆斯的視頻,獲贊近百萬,6個月內粉絲突破5萬。隨后,他成立了專門的AI視頻教學社區 “Interlink”,支付220元進入社區后,就能獲得一份涵蓋 “如何和ChatGPT對話”“提示詞怎樣優化”“怎么使用AI工具可靈”“有效規避內容限制” 等內容的指南,每個環節都配有約5分鐘的視頻操作講解,手把手教用戶使用AI制作視頻。

    02

    成癮的力量

    姜文曾說,電影的價值,是拍出一些生活中無法實現的東西:如果現實生活中有,那還拍成電影干嘛?

    無須諱言,大多數的“AI+”都是蹭風口,但AI吃播這類短視頻背后不止是個AI概念,還有著直擊人性的成癮機制,它把現實中得不到的東西,做成了一種成癮品。

    比如此前火熱的AI乖孫和AI萌寵,只不過,這兩類視頻瞄準的對象各有不同。前者是針對老年人群體開啟的一種“云養娃”,剛學會走路的乖孫們就開始做菜燒飯,甚至扛起一頭小乳豬,5秒的視頻點贊數破2萬,有的在發布了71條相關視頻,收獲了22萬粉絲;后者則成為職場牛馬回家后續命的內容,手機里的貓都能做飯,能唱跳,甚至還能演霸道總裁劇。

    AI吃播亦是如此。不同于真人吃播對現實食材的依賴,AI吃播已將“吃”的邊界拓展到想象力所及的疆域,既可以吃一口爆漿的火山熔漿,也可以做到奢侈品牌包入口即化,甚至連最火的labubu也都能吃到AI的嘴里。但凡你能想到的東西,AI都能吃給你看。

    和真實吃播不同,AI吃播的核心需求是放松和解壓,它不刺激、不吵鬧、不推銷,視頻節奏慢,聲音清晰。有人靠它助眠,有人靠它緩解社交疲勞,還有人就單純喜歡聽“咔哧咔哧”的聲音。這份獨有的松弛感,成為低能量人群恢復精力的有效方式。

    從某種程度上看,這又和短劇的邏輯相似,模式化的劇情,魔幻的角色設置,看完一部短劇就像做夢一樣,看完即忘,卻能讓人欲罷不能。

    對于AI來說,場景和服裝都是免費的。也正因此,誰都可以用AI去積攢流量,但流量又是玄學,需要穩定輸出的同時,還需要考慮回報比。

    最終,這種成癮性化成了幾天暴漲幾十萬粉的流量奇跡。

    03

    最好的模型生意之一?

    漲了幾十萬粉的AI主播在賣鏟子,但他們之上還有平臺,他們用售賣AI工具的方式,成為整個視頻AIGC產業的最上游。

    而當下的AI格局,是“做AI的不賺錢,賣鏟子的才賺錢。”從這個層面來看,短視頻AI模型的商業化能如此之快,就不難理解了。畢竟,視頻生成模型相比于語言模型,特殊的一點在于他們占據了賺錢鏈條的上游。

    2025年5月27日快手發布一季度財報,重點提及旗下可靈 AI該季度收入超1.5億元。次日其港股高開6.46%,后續持續上漲,截至7月15日漲幅已超30%。

    接下來的WAIC 2025大會上,可靈最新公布的用戶規模數超過4500萬。對比而言,QuestMobile數據顯示,騰訊元寶今年上半年的月活還只有2480萬。

    首先,從可靈的收入結構來看,70%來自于p端用戶(Producer-Consumer),這部分專業用戶,集中在專業自媒體視頻創作者、廣告營銷從業者等,他們兼具C端用戶的傳播屬性和B端用戶的付費能力。其中,可靈的會員是分為三個層級——黃金會員是396元/年,鉑金會員是1596元/年,鉆石會員是3996元/年。

    但對渴望依靠AI吃播等內容形式賺錢的創作者來說,這點價格只是灑灑水。更何況,可靈這樣的模型還掌握著短視頻平臺這個寶貴的資產,這意味著它們擁有一個“特許經營權”式的護城河。

    當創作者習慣在快手生態內調用可靈生成內容時,平臺同樣能通過會員訂閱、功能付費等方式收割收益,且這種收益與創作者的變現能力直接掛鉤——創作者賺得越多,對 AI 工具的付費意愿就越強。

    當然,這條鏈路的最上游是用戶,一切的前提是,AI能創造出用戶愛看的內容。從這個層面來看,AI吃播這類視頻的流行,是抖音、快手們的好消息。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略大參考(ID:hyzibenlun),作者:江源 

    可行性研究報告
    略大參考

    本文作者信息

    略大參考(科技自媒體)

    關注(192846)贊(3)

    邀請演講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咨詢·服務

    相關閱讀

    精彩推薦

    韩国电影小姐